舌诊客观化难以实现的症结
中医界开展舌诊客观化研究,大致已有50个年头。坦率地说,相关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宣称取得的舌诊研究成果,实际上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开展舌诊客观化研究,其基本前提是实现舌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如同开展证本质研究一样,倘若中医辨证未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医证的任何研究都失去了必要的根基。表面看来,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经过归纳总结、反复更新完善,具备了规范…
中医界开展舌诊客观化研究,大致已有50个年头。坦率地说,相关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宣称取得的舌诊研究成果,实际上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开展舌诊客观化研究,其基本前提是实现舌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如同开展证本质研究一样,倘若中医辨证未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医证的任何研究都失去了必要的根基。表面看来,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经过归纳总结、反复更新完善,具备了规范…
三、保持必要的张力
如所周知,科学的发展主要由其内动力所驱动的。概括说来,科学发展的内动力大体包括3个方面:(
二、加强传统和现代思维方式研习 始料不及的是,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研讨最终聚焦到思维方式上来,直接涉及象思维和逻辑概念思维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评价和比较上来,以及两种思维方式的会通与交融上来。实事求是地说,尽管初步参与了这方面的部分讨论,总得感觉是不得已的,力不从心的。同时也可感受到…
中医学生存与发展的理性选择(2)
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医基础理论本身及其研究已经全面触礁。问题是全方位的,令人难以置信。其实,在现代逻辑学、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这一巨大知识参比系统存在的背景下,这种事情的发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面对如此严重而复杂的理论问题,人们的心情或许五味杂陈,难以释怀。不过,如果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就会多一份豁达和自信。科…
四、舌诊知识体系建构的思维模式
《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以后,由其建立的舌诊体系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出来,逮到明清时期,《伤寒观舌心法》(申斗垣,17世纪初)、《伤寒舌鉴》(张登,1668)、《神验医宗舌镜》(王景韩)、《察舌辨证新法》(刘恒瑞,清末)、《临症验舌法》(杨云峰,1917)等舌诊专著的相继问世,以及医…
三、《敖氏伤寒金镜录》对舌诊理论形成的历史贡献
《敖氏伤寒金镜录》成书于公元1341年,初由敖氏所撰(作者名字与原撰写年代不详),有彩色异常舌象图谱12幅,后元代杜本增补异常舌象图谱24幅,合为36幅图谱,是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因而在舌诊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书的撰写体例,可分为异常舌图和围绕舌图的病机病机、主治…
另外二十余条舌象论述,则是参与疾病诊断的。对《风候》所说“舌强不能言”,《风舌强不得语候》予以注释:“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语。”从经脉络属关系确认心脾二脏受风邪,为舌强不语的基本病机。《虚劳骨蒸候》所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因病位在肺,舌上见白苔,为本脏之色。《虚…
二、舌诊理论形成的过渡时期
《内经》以降,至十三世纪中叶《伤寒金镜录》问世前,历代史书艺文志和经籍志中,均无舌诊专著的记载。由日本人冈西为人编纂的《宋以前医籍考》和丹波元胤编纂的《中国医籍考》收录的书目,也可认证这个问题。此即说明,在长达一千多年时间里,作为舌诊的标志性书籍和成果未能产生。当人们普遍把舌诊的理论建构与明…
如所周知,舌诊为中医四诊之一的望诊中的一种。但在当今中医临床辨证诊断中,确与脉诊具有同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学术地位。一般认为,中医舌诊历史悠久,早在《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已有望舌诊病的记载。似乎舌诊与脉诊一样,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展轨迹和显示度。另一方面,舌诊理论建立的思维方式、在古今临床诊断中的特殊意义,以及舌诊现代化、客观化、定量化研究的思路方法问题…
4.中华传统文化思维与中医临床思维
如果认定中医思维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思维的象思维,本节所要讨论的实际就是象思维与中医临床思维问题。既然中医学没有独立于中华传统文化思维的模式,它的临床思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前已述及,中医临床思维已被中医界归结为诊断思维、治疗思维、动态平衡观、整体思维(整体观)、抽象思维、辨证思维、象思维等多种形式。所谓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