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对《思考中医》之思考(9)

八、刘力红教授的三教九流

本文开篇即曾指出,刘力红教授《思考》刊行获得成功,与“作者对传统文化、传统中医和传统思维的热爱和痴迷,把握地较为贴切和细腻,又具有一定咬文嚼字功底,再加上敢于发挥,善于联想,三教九流,涉猎较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关。看一看他具体涉足的范围,就会对其三教九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传统文化方面,《思考》引用最多的是《周易》,另有孔子《系辞》、《论语》,左丘明《左传》、《周易参同契》等。不仅如此,他对古代的音乐、绘画、诗词等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行文中多有谈及。仅凭这些方面,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不过,他的兴趣远不止这些。他时不时借题发挥,诸如风水、看相、十二生肖、文字简化、女权、马俊仁教练、女性着装、富二代、美国大兵、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等,都是他广泛议论的内容和用来调剂的“佐料”。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他认为,“在社会的角度,阳(男)作为主导的地位就更为明确”(P79),故而他“始终对男女平等的提法持保留意见,男女不可能平等,也不能平等。除非你能让男人来月经,让男人生孩子。还是女的来月经,还是女的生孩子,你却要搞男女平等,其结果会怎样呢?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从根本的利益看,损失的还是女性。”(P284)显然话说得粗俗而另类,这里不去评价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主要对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感到难以恭维。一部解读中医经典《伤寒论》和《内经》的著作,东一棒子,西一榔头,说到兴致之处,则大侃一通,不可避免就变味了。说其是一本百科全书吧,恐怕不会有人相信;说是一个拼盘和杂烩,又有点不好意思。无论如何,倘若人们看过后的第一感觉是中医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不伦不类,里面什么都有,那便适得其反了。

其实,《思考》中谈论经典以外的内容中,最多的还是现代物理学。他用了相当的篇幅在多个章节大谈特谈现代物理学的内容。诸如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P8)、经典力学、力学(P9)、碰撞机(P17)、基本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介子、夸克(P22)、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P8、190)、布朗运动(P204)、守恒与非守恒、对称性原理(P476)、明物质和暗物质(P477)等,都是他津津乐道的。看到《思考》中的这些内容,如果不知道底细,还以为刘力红教授是一位研究物理学的专家。从其在物理学方面涉猎如此广泛,大致可以确认:在中医界,刘教授的物理学是最好的。

在他探讨现代物理学时,仍然穷追不舍地对杨振宁教授严加批评和指责,他说,“像杨振宁教授,他专注的是现代物理学,更具体地说他专注的是理论物理学的某个分支。但是,杨振宁教授又非常专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传统中医。以杨教授这个极高的天赋,他可不可既做一个大物理学家,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又做一个中医专家呢?这一点不可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267)换言之,你杨教授是搞现代物理学的,中医学术方面的事你不要干预,你即便说了也说不到点子上。由此不难看出,刘力红教授为人确实不够厚道。自己本身就不是搞物理学的,却在《思考》中用大量篇幅、多个章节对现代物理学高谈阔论,这又当做何解释呢?说实话,任何人没有理由干涉刘教授兼顾现代物理学研究,问题在于,你指责和教训别人,不允许跨学科研究,做鱼和熊掌兼得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却乐此不疲呢?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既然刘教授在现代物理学中潇洒走上一回,又有哪些高见呢?在认真阅读他关于现代物理学的所有论述后,我们感到十分庆幸,可能照顾到阅读者的水平,他讲的皆为常识性东西,尚未触及尖端深奥的内容。但他免不了拿中医学与现代物理学比较一番。在什么问题均未搞清的情况下,他认为,“中医的理论太美了,太完善了,在我看来,她完全不亚于相对论。”(P190)在中医界,可能没有人不希望中医学能与相对论平分秋色、等量齐观,但是人们有理由知道,中医学与相对论是否有可比性?究竟中医理论在哪些方面不亚于相对论?中医理论和相对论对古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度究竟有多大?遗憾的是,他未有任何说明,未做任何铺垫,就得出如此绝对的认识。在谈到明物质和暗物质时,他也以同样的口吻说道:“古人在讲明物质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暗物质,在意识到或看到一个由明物质组成的世界时,就同时意识到或看到了一个与之相对的由暗物质组成的世界。在对称到不对称,在明物质世界到暗物质世界,这个认识过程它是同时的。没有说在认识对称性、在认识明物质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又认识到了不对称性,才又认识到了暗物质世界。在传统的学问中完全没有这个过程。”(P477)这段话讲完后,刘力红教授没有告知哪部传统文献中明确谈到了明物质和暗物质;也没有明确是哪位古代科学家用什么方法(如数学模型)和手段(相关仪器)检测和计算出来的。令人不解的是,刘教授在物理学史方面如此重大的发现,中国科技界竟然至今麻木不仁,有关部门对此不闻不问,真是岂有此理!但换个角度,考虑到他未能提供任何具体线索与证据,并有口无遮拦的讲话习惯,对于科技界的冷漠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们推测刘力红教授的这些重大发现,莫非是在唯独他自己方可进入的“内证实验室”里发现的?倘若如此,他在中医学之外兼得的物理学史方面的重大发现,可能又是一张勿需支付任何成本的空头支票。事到如今,在刘力红教授反复不断的刺激免疫下,中医界抗忽悠的能力应当有所增强了。试问:还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样空穴来风的说教呢?!

既然说到鱼和熊掌的问题,不妨顺便多说几句。实际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思想深邃,学识渊博、触类旁通、多才多艺的通才、全才。这是他们触摸科学巅峰、成就科学伟业的必备条件。牛顿既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又是哲学家,虽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仍不影响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乃至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把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起来。爱因斯坦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与牛顿齐名的大师级科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笛卡儿则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黑格尔称其为“现代哲学之父”。一位真正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通常既是物理学家,又应是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如果没有数学和哲学方面的功底,就不可能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毫无疑问,他们都是鱼和熊掌兼得者。同样在我国科技界,也不乏这样的科学家,如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童第周、周培源等,都是我国科技界既专又博的大师和精英,同时又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众所周知但业内通常又不愿意承认的问题,由于人才和人才知识结构的自身缺陷,导致中医界总体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甚大,并且这个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拉大。不证实这个问题,孤芳自赏,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中医学术研究只能步履维艰,每况愈下。因此不仅希望在中医界出现鱼和熊掌兼得的专家,还应虚怀若谷欢迎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客串中医药学,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研究中医,借以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同时也成为鱼和熊掌的兼得者。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5 条评论

  1. 80后 | #1
    2013 年 3 月 13 日 at 下午 1:56

    老师,看了您的书评,真切感受到了学术争鸣的气氛!我是一名80后,骨子里有些桀骜不驯,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可能做一个中医专家”,现代的社会,我们接触的知识是多元的,思想也是多元的,所学的知识加上生活的历练便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只有自己才感受颇深,故认为一个人还应接触不同的学科,学科间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中医师博大精深,包容性强,允许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同时,也在慢慢的促进中医的发展,与时代融合。但是在评论中医的时候当然要尊重经典,中医和物理虽同属自然科学,但不属于一个层面,不可比拟。今后的中医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人来传承,但80后90后不是没有思想的学习者,接受中带着些反叛,各种思想交融,但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辨识能力。

  2. 80后 | #2
    2013 年 3 月 13 日 at 下午 2:09

    老师,看了您的书评,真切感受到了学术争鸣!我是一名80后,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做中医专家。中医学博大精深,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允许各行各业的人来交流,在争鸣中促进中医的发展,与时代交融,这本身就是一种符合自然发展的哲学行为。但是,交流归交流,我们不要否认经典,就如我们不能否认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若我们都否认,那就没必要学习前人的经验了,人类的历史就要倒退,尤其适用于中医学这样的经验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尊重经典。物理学和中医学虽同属自然科学,但不可相互比拟,无论什么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同的学科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老师不必担心,现代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们的思想也是多元的,一个人在学习了知识,加上生活的历练,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80后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这与社会的发展不可分开, 现代的知识要学习,但是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我们也是非常崇尚,我想这才是不忘本吧!中医学需要年轻人来传承,但是我们是有思想的学习者,接受中带这点叛逆,不是毫无思想的被填鸭者。

    • proliang | #3
      2013 年 3 月 13 日 at 下午 3:17

      在学术研究面前,不分60后或80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学术观点的正确与否,也不分专家权威或初入道者。建立这个网站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相信有你的积极参与,一定会把学术问题的讨论引向“思想多元”、观点多元。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多元思想和观点的切磋与共享。

  3. 随风 | #4
    2013 年 3 月 14 日 at 下午 1:52

    梁老师,感受您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的同时,想问您,每天下班回家您还坚持看书吗?大概是什么类型的书?能否为我们80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能力提些实际的,建设性的意见呢?

    • proliang | #5
      2013 年 3 月 14 日 at 下午 4:07

      白天工作八小时,不可能心静地学习思考问题,读书、写东西主要是晚上和公休时间了。谈到读书,除了中医的以外,我们学中医的应当读一点当代哲学、形式逻辑和方法论方面的书籍。这是从一般角度而言的。因为具体从事的专业不同,还应结合专业涉猎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能一概而论。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己感觉读的书还很少,所以有许多路经常走不通,常常遇到具体问题时临时充电,显得很狼狈。但是没有办法。读书很重要,关键在独立思考,不然就成了“蛀书虫”。所谓勤于读书,敏于思考。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激发你的创新思维。我愿意在这方面与你共勉。

用户评论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