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潜在功能考察与挖掘(2)
三、黄芩古今功能主治比较分析
1.黄芩古今功能主治异同考察分析
总体说来,古今将黄芩用于诸热得到普遍认可。历代本草学围绕《本草经》明确的“主诸热”不断充实具体病症,在黄疸、肠澼、泄痢基础上续增瘟疫、天行、骨蒸、痰热、肺火、肺痈、邪在少阳等病症。古代方剂则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热病、时气、疫疠、三焦实热、壮热、伤寒、急性外感眼病、疟疾等众多病症。《药典》确定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能,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基本上因应了古本草和古方剂中确认的黄芩治疗诸热的功能。黄芩历代本草记载治疗恶疮、疽蚀、火疡、热毒疮疡、疔疮、乳痈、发背、鼠瘘等,古代方剂则用于肺脏风毒生疮、身体生疮、发背、一切恶疮、诸疮、诸发、热疮、耳聋有脓、汤火疮、痈疽、诸痈、熛疽、乳痈,与《药典》用于“痈肿疮毒”大体相同。在治疗诸失血方面,历代本草具体包括淋露下血、崩漏、便血、吐血、斑疹;古代方剂则更为具体,包括衄血、鼻衄、吐血(伤寒吐血、虚劳吐血)、小便出血、崩中漏下(月水不断)、肠风下血等;《药典》用于“血热吐衄”,表述比较概括,但可看出古今没有区别。
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本草经》最早记载的黄芩逐水功能,经历代本草传承下来,并在古代方剂中得到应用。检索到古代用于诸肿、水气、皮水、身体肿胀、小便不通、时气小便不通、伤寒小便不通、疱疹小便不通等142首方剂,以水肿为主要干预对象,说明黄芩“利水消肿”和“利水通淋”功能得到古代医家的普遍认可。显然,《药典》没有收录这一功能。黄芩安胎,始见《本草纲目》记载,但明以前方剂中已有应用,如《千金方》的旋覆花汤、《太平圣惠方》的阿胶散和竹茹散、《世医得效方》的保生丸等,但检索结果表明,古代方剂中配伍黄芩治疗胎动不安仅有40方,明显居后,与消渴、口舌疮、月水不调等配伍应用频数相当。尽管如此,安胎功能得到《药典》的肯定。治疗疼痛相关病症,本草学用于小儿腹痛、腹中绞痛、头痛、热痛,古代方剂则用于头痛(伤寒头痛)、心腹痛(风入腹拘急切痛)、腰痛、痹痛(周痹、身体疼痛、脚痹)和牙痛,用方较多,本草方剂吻合,《药典》同样未能收录黄芩止痛功能。在精神神经疾病方面,历代本草基本没有涉及,古代方剂应用比较广泛,治疗癫、风邪癫狂、风狂、内痉、风口噤、惊痫、风痫、一切痫、癫痫、热痫、一切惊风、破伤风、急惊风、天瘹惊风、慢惊风、脐风撮口、伤寒后不得眠的134首配伍黄芩,这还不包括用于惊悸和烦闷的40首,这一功能同样未能得到《药典》的认同。古代含黄芩复方用于咳嗽、中风、虚劳、大便不通、脚气、消渴、口舌疮和月水不调等,或明显多于胎动不安,或与之持平,《药典》唯独收录安胎功能,令人费解。
2.黄芩潜在功能现代研究和应用考察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黄芩古今功能主治差异较大。古代应用广泛但国家《药典》和《中药学》没有收载的情况比较突出。从历代本草记载和古代方剂应用,可以归纳出黄芩利水消肿、止痛、安神、明目、息风止痉、宣肺止咳平喘、调经、止渴(消渴、口渴)等潜在功能。尽管尚未得到国家《药典》认可,但黄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却从一个侧面大体支持了这一推断。
研究表明,黄芩水煎液干预大鼠水负荷模型,具有显著利尿作用;并能降低MsPGN大鼠尿蛋白含量,保护肾功能,减轻肾小球损伤,对肾炎有一定治疗作用[1]。含黄芩的柴苓汤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成药肾炎四味片由黄芩、黄芪、石韦、细梗胡枝子四药组成,清热利尿、补气健脾,专治肾炎水肿,方中配伍黄芩,提示其可能有利水消肿功效。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局部生物活性物质有调节作用,可降低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黄芩苷可降低肾组织内增高的TGF-β1、PKC,从而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和降解[3]。此外,黄芩苷能明显恢复DN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糖和尿蛋白,增加肌酐的排出,而且降低血浆AngⅡ含量的作用显著(P<0.05)。黄芩苷可通过降低DN时升高的血浆AngⅡ水平,改善DN的肾功能[4]。此外,黄芩提取物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这一作用与抗肾组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5]。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支持了黄芩具有利水消肿的功能。为证实黄芩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热板刺激法和化学刺激(扭体)法,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观察和比较黄芩对疼痛反应的影响。同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观察比较黄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能明显延长小鼠对热刺激反应的潜伏期(痛阈值),作用与阿司匹林组相近(P>0.05),并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溶液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使小鼠10min、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黄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6]。现已确认,黄芩茎叶总黄酮对昆明种小鼠具有镇痛作用[7]。灌服黄芩苷能透过兔眼血-房水屏障进入房水,不同时间点黄芩苷在房水中的质量浓度有很大差异,45min达到高峰,这一结果为黄芩苷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8]。黄芩苷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纹状体神经细胞的Bax/Bcl-2的比值,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9]。黄芩苷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行为学障碍,降低梗死率,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可降低脑内NO、NOS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含量,说明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0]。传统名方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药组成,以其灌胃给药,发现本剂对小鼠低氧性脑障碍有显著保护作用,可使KCN3.0mg/kg诱发小鼠昏睡时间显著缩短、KCN3.0mg/kg致死小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使5-10%的小鼠存活,对KCN所致小鼠脑组织过氧化脂质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11]。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可减轻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12]。急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咳嗽、多痰,热退之后,咳嗽和多痰通常持续一段时间。实验证明,黄芩能够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13]。黄芩可通过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水平,抗脂质过度氧化,以减轻大鼠支气管哮喘[14]。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能明显延长实验性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降低血清NO及iNO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5]。
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黄芩、黄芩提取物和黄芩复方具有利水消肿、止痛、明目、息风止痉、宣肺止咳平喘等功能,为当今临床扩大应用到相关病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文献、理论、实验或临床依据。至于黄芩安神、调经、止渴等功能,尚待临床和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1]张丽艳. 黄芩潜在功能的逻辑发现及实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3.
[2]郝海斌,王佐军.柴苓汤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J].陕西中医,2010,31(6):696-698.
[3]苏宁,李丰,赵平,等.黄芩苷调节DN大鼠肾脏局部生物活性物质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01):22-24.
[4]陈津岩,苏宁,陈芝喜.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管紧张素的抑制作用[J].甘肃中医,2009,22(08):66-68.
[5]谢红东,杨珂,穆焕德,等.黄芩提取物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03):240-242.
[6]王丽娟,王勇,朱旭燕,等.黄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11):1304-1305
[7]杨鹤松,刘延华,刘艳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热刺激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4):439.
[8]弥树勇,崔浩,侯勇生.黄芩苷在兔眼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9,(9):660-662
[9]李园园,路钢,曾晓峰,等.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纹状体Bax和Bcl-2蛋白表达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01):24-27.
[10]胡秀梅.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2):100-102.
[11]郭月英,于庆海,张毅. 黄连解毒汤实验药理研究.中成药.1993,15(8):29-31.
[12]徐进友,伍德明.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湿热型58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9,40(1):17-31.
[13]王秋菊,杨建省.黄芩有效成分提取及对传染性支气管炎预防效果的研究[J].饲料博览,2009,(12):34-36.
[14]邢嵘,郭凤,田佳鑫,等.黄芩对大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97-2098.
[15]丁亚春,刘娅,何小溪,等.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03):366-368.
原文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9期。
张丽艳副教授/梁茂新指导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