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2)
2.原创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客观地说,原创思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树人教授率先提出的。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思维”,是一种“原创之思”,其大作《回归原创之思》即以此命名,原创思维则是“原创之思”更具思维特点的表述形式。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误将中医思维看作是原创思维的模糊认识。关于“象思维”的原创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立足于华夏文明,“把中国成熟的思维方式显示为‘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这就使得中国易、道、儒、禅经典都主要是‘象思维’产物”[10]。换言之,中华文化经典都是利用“象思维”而建构起来的。由此可见,“象思维”乃是王树人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之概括。不仅如此,“象思维”还有其语言文字上的根源。汉字造字诞生于象形字,当采用象形造字法不能深刻表达意识、思想和精神等方面的事物时,指事、会意和形声字便产生了。在这一过程中,后三者没有与象形造字法完全割裂开来,始终保留着象形字的特征和遗迹。如果按照“象思维”认识和理解汉字造字法,那么象形字自然属于形而下的形象造字法;而指事、会意和形声则属于形而上的意象造字法。也就是说,从文字、语言、认识和思想各个层面,均体现出“象思维”先入为主、全方位、系统性的统领地位。因而构成了“象思维”土生土长的原创性。
另一方面,与西方文明的逻辑概念思维比较,“象思维”却具有比概念思维更本质、更基础的地位。从思维发展的历程看,“象思维”乃是人类最先出现的思维方式,因而,概念思维方式是从“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并且一直以“象思维”为依托。就是说,概念思维乃是“象思维”在原发创生中的产物。并且,“象思维”这种原发创生性,在概念思维发展的历程中还一直隐身于其中发挥作用,无论是形成新概念、新判断、新推理,都有“象思维”的原发创生性参与其中[11]。这就从”象思维”与逻辑概念思维的关系上,确立了“象思维”跨跃国度的、人类本原的、前逻辑的原创性。
正是基于”象思维”原创性这两层意思,中医学术界没有理由狭隘地将中华文明的原创思维归为已有,从而降低了它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关于创造性思维,其内涵目前尚无定论,但不妨给其下一个粗线条的定义。笼统地说,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认识过程中,研究主体进行的思维活动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性质。但是揭示未知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未必都能预期获得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因而把认识未知过程中的所有思维活动都认定为创造性思维似乎降低了判断标准。严格意义上讲,只有那些能够促成敏锐地提出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并最终得到证明的思维活动,才能称之为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创造性思维通常是指借以提出和凝炼科学假说,并最终证实该假说的思维形式。当然,如果宽松一些,也可把未能取得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但在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独出新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看成是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思维活动在此项研究中未能奏效,未能体现出创造性,或许可在彼项研究的思维活动中产生姗姗来迟的滞后效应。不过,由于放宽了评价条件,此类创造性思维的最终判断,实际操作是比较困难的。创造性思维必然地以一定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总是与思维的批判性、连贯性、灵活性、跨跃性、逆向性、发散性和综合性等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科学领域,创造性思维是由直觉、灵感、顿悟等形象思维与概念、命题、假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抽象思维共同形成的。主要体现的是逻辑概念思维。例如,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维过程,就是一系列创造性思维产生交集,并最终产生理论突破的过程。流行的有趣说法是,年轻的牛顿坐在自家花园中,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到他的头上,他忽然灵感乍现,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单纯从这一现象来看,是直觉、顿悟激发了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当知识积淀和理论准备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苹果落地仅仅起到了一定的酶促作用。此时,无论是梨子或桃子掉下来,产生的激发作用大体是相同的。这里强调知识积淀和理论准备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顺便回答为什么普通人一千次、一万次看到苹果等落地,却没有产生任何感觉和知觉的问题。此间,同时代的伽利略、开普勒和胡克等科学家的相关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牛顿,正是总结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肩上,综合运用直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逻辑概念思维方法,以及物理学和数学(主要是微积分),才使创造性思维结出丰硕的创新成果——万有引力定律。现代科学研究中的诸多伟大成就,大体上都经历了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当然,这种创造性思维基本上属于逻辑概念思维的范畴。
实际上,中医界更为关注的是,原创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原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吗?如果是,原创思维的创造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王树人教授认为:“为了创造或创生,首先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包括发现新质、新方面、新角度、新矛盾等。这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超越规则的‘象思维’之所长”[11;P27]。所谓借助“象思维”所发现的新质、新方面、新角度和新矛盾,大概是指今人运用“象思维”提出的新问题,进而向“创造或创生”迈出的第一步。但这并不能证明,借助“象思维”提出的问题一定具有创造性。此外,在科学技术方面,“象思维”造就的中华传统经典是否有比较具体的古为今用的创造性,同样需要明确。对此,有人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王氏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要明白什么是中医原创思维,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中医学”[12]。简化这一表述,即出现“中医学=原创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逻辑关系。前已明确,中医思维不等于原创思维,它只是中华传统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而原创思维未必都是创造性思维,只有那些既属于原创思维又得到科学论证的思维成果,才能名符其实地判定为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将中医学、原创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混为一谈,没有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待续)
参考文献
[10]王树人.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河北学刊,2007,27(5):21-25
[11]王树人.回归原创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1
[12]王琦.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40-141
九九中医资讯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