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3)

3.中医思维与中华传统思维

我们知道,逻辑概念思维培育和造就了现代科学,并且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因而在现代科学各个知识门类中,事实上并不存在独立于逻辑概念思维以外的其他思维形式,即不存在诸如化学思维、物理学思维、生物学思维、数学思维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如同哲学与各学科的关系一样。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思维应当具有统领、主导和孕育传统文化的能力。亦即不同门类的传统文化中理应体现相同的思维模式——中华传统思维。中医学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中医思维必然是中华传统思维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换言之,客观上并不存在独立于中华传统思维的中医思维。这是基于逻辑概念思维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对中医思维与中华传统思维之间的关系做出的推理判断。

不过,中医界不仅坚持中医思维,还认为这种思维属于原创思维,并且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表述形式。从时下对中医多种思维形式的认识出发,自然引出对中医学本身完全不同的认识,进而选择截然不同的继承和发展模式。此即说明,明确中医思维与中华传统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学术问题。前面的归纳已经明确,中医界提出的中医思维包括:经验思维、“一”思维、取象思维、“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思维、象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对立统一思维等多种形式。显而易见,其中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对立统一思维都不属于中医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首先应当明确整体是针对部分而言的,整体与部分均属于现代哲学范畴。中医基础理论中明确的中医整体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基于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天地人相应理论整理提炼出来的,但并非这些传统理论所要表达的事物确实存在有机关联的整体性。由于对大自然所有事物的五行分类是“象思维”的产物,各行事物之间没有有机联系,而借助生克制化实现的五行之间的关联性,同样不可能是有机的,因而整体性就不复存在了,所谓整体思维也不可能借助生克制化提炼出来。谈到系统思维,一般是指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系统论方法要求全面分析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此系统与他系统的关系,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性.达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并要求建立反映系统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定量地探索实现优化的途径和手段。说到底,系统是针对要素而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研究要素问题,中医学也不研究要素问题,并且在古代也不具备研究要素的客观条件,故而中医学中不可能存在系统思维。关于抽象思维,通常指的正是逻辑思维。而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属于逻辑概念思维,是逻辑学讨论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中大体不存在逻辑概念思维,关于这个问题,王树人教授在《回归原创之思》书中已有详细论述。对立统一思维这种提法比较特殊,显然来自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便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中的阴阳和阴阳学说似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意味,但它并不具备对立统一规律那样的抽象性格,因而把中医阴阳和阴阳学说拔高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层次是不适当的。这样,所谓对立统一思维也就不存在了。

总而言之,把近现代哲学、逻辑学的思维模式硬性移植到中医学,是削足适履式的生搬硬套,不但不能抬高中医思维的层次和水平,适得其反,还将把中医思维的研究引入歧途。抛开近现代哲学、逻辑学的思维模式,余下尚有经验思维、“一”思维、取象思维、“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思维和象思维。其中,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依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最基础、最一般、最简单的思维形式, 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思维形式。由于经验思维具有认识的表面性、观察的局限性和分析的非定量性等缺陷,因而它不属于理性思维。估计中医界不会认同中医学以经验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取象、取象思维和象思维,其实是一回事,可以统称为象思维;“一”思维与“气为一元”思维大体讲的是一个意思。中医思维问题最终聚焦到:运数思维、形神一体思维和气为一元思维。如果加上“取象”思维,便合成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思维,这恰好是王琦教授归纳总结出来、并着力推介的中医原创思维。那么,在“取象”之外,这些思维是否可以独立存在?它们与“象思维”又是什么关系?显然,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问题。

关于运数思维,王琦教授又称数思维。的确,数的运用在中医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十分广泛。数在传统经典中,除了表达用度量衡测定的具体事物的长度、重量和容积多少外,更为重要的是,赋予“数”特殊的属性。如《周易》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天为阳,地为阴,故“阴道偶,阳道奇”(《灵枢.根结》)。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与”阳卦奇,阴卦偶”是一致的。此外,一、三、五、七、九之数又称群阳会;而二、四、六、八、十又称群阴会。于是,数便有了阴阳属性。另一方面,先人们又把数与五行联系起来。《尚书大传·五行传》则有“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的记载。《礼记·月令》所云:“天之数,一,生水;地之数,六,成之。地之数,二,生火;天之数,七,成之。天之数,三,生木,地之数,八,成之;地之数,四,生金;天之数,九,成之。天之数,五,生土;地之数,十,成之”,与《尚书大传·五行传》天地之数与五行配属关系基本相同,只是此书缺失“地十成土”。《素问.金匮真言论》所称““东方肝木,其数八;南方心火,其数七;中央脾土,其数五;西方肺金,其数九;北方肾水,其数六”,完成继承了以上两书天地阴阳之数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又把数五、六、七、八、九与五方和五脏对应联系起来。可以想像,如果“数”仅仅表示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大小、多少,它就不会具有“运”的功能。当“数”全面进入阴阳和五行框架结构之中,立即具备了“运”的基本条件,它才能携带阴阳和五行所赋予的信息和属性自然而然地“运”起来。如所周知,阴阳和五行是典型的“象思维”的产物,是“象思维”由形而下的初象、具象、表象进入形而上的意象思维的高层境界,这样以来,“数”便跃升到意象思维的层次,在象中有数、数中有象、数象不分的意境中,参与实现传统思维过程中“象的流动与转化”(王树人教授语)。正如《左传.僖公十五年》引韩简所云:“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运数是象思维中意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将“运数”作为与象思维不同的思维形式并列开来,而独树一帜。(待续)

九九中医资讯网

没有评论

用户评论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