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起源和赖以建构的思维方式(4)
三、《敖氏伤寒金镜录》对舌诊理论形成的历史贡献
《敖氏伤寒金镜录》成书于公元1341年,初由敖氏所撰(作者名字与原撰写年代不详),有彩色异常舌象图谱12幅,后元代杜本增补异常舌象图谱24幅,合为36幅图谱,是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因而在舌诊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此书的撰写体例,可分为异常舌图和围绕舌图的病机病机、主治方药论述两部分。作为首部舌诊著作,人们对其学术价值自然比较关注。学术价值的评价取决于它的承上启下作用,具体说来取决于本书的学术渊源和学术集成性,取决于它的创新新。一般说来,根据书名很容易对此书的学术继承性得出先入为主的认识。故而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此书是在前期伤寒学基础上建立的用于诊断伤寒病的诊断方法。但是,现代有人把此书内容与宋、元时期研究伤寒的著作相比较,对以往约定俗成的认识产生了疑问[2]。并根据本书对异常舌象的病位、病性和治法的分析,确认清热攻下法应用最多,计22项,其次为解表攻下法,共7项,属于寒证者只有1项,故认定此书是以外感病的里热证,或者说是外感温热病为核心而编撰的著作。进一步根据所用方剂益元散、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均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创制,最终确认《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作者属于刘完素学术流派;舌诊是基于刘完素新的病机学说而产生的关于温热病的诊断方法,旨在改写此书学术渊源的传统认识。倘若如此,整个舌诊的发展历史也将改写。由此看来,进一步阐明此书的学术渊源是必要的。
通常说来,书名和书序是书中论述内容的高度凝炼与概括,是书中论述内容的集中体现。因而,将书名冠以“伤寒”,大体表明了作者为伤寒病确立舌诊方法的基本意图。此书原序所称:“伤寒一书,自汉张仲景先生究其精微,得其旨趣,乃万世之龟鉴也。论中梓讹难明,晋叔和成其章序,成无己《明理论》,刘河间五运六气,参同仲景钤法,则病之所变,预可知也。”简明扼要介绍了仲景伤寒学说的流传情况,开宗明义撰写《伤寒金镜录》的指导思想。而“辨舌三十六法.传变吉凶,深为妙也”,所谓“传变吉凶”,自然是指伤寒病六经传变和吉凶。在杜本增补书序中进一步指出:“凡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辨其脉、症、舌、表里汗下之,庶不有误”,再度突出了撰写此书的基本意图。综合书序所云,《伤寒金镜录》辨舌凡36种,显然是为把握伤寒病传变和预知伤寒病吉凶生死而著述的。在是书原序中,论及的少阴病、半表半里、厥阴肝木相承、伤寒传变、少阳证、少阴舌干、少阴发热、少阴两感、三阴可汗、可下、可温,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大黄汤、人参白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无一不是伤寒论的病变、病机、治法和方剂,进而强化了这部舌诊专著立足于伤寒病即时、便捷、准确诊断和处治的宗旨。说明书名与书序完全吻合。至于书中论述内容,同样不难判断。针对论及的36种异常舌象,所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栀子豉汤、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竹叶石膏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汤、大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大承气汤、抵当汤、十枣汤、大陷胸汤、大黄泻心汤等近20首来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且多首方剂在不同舌象频繁使用,如调胃承气汤7次、大承气汤5次、五苓散5次等。可以说,绝大多数异常舌象,都使用了张仲景的经方。有关围绕异常舌象的病机阐述和相关经方所做的方解,自然离不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本意。至于所用经方以外方剂则有透顶清神散、凉膈散、玄参升麻葛根汤、化斑汤、益元散(天水散)、和解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和解毒汤8方,且8方并非全部为刘元素所创。因此书中所述内容与书序和书名可谓彼此照应、卯榫相合。加之明清医家多有评价,如孙一奎即曾指出:“伤寒一科,每每倚舌为宝鉴,以验表里脏腑虚实生死。敖氏之《金镜录》是也”(《赤水玄珠全集》),张三锡更为直截了当,“《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以辨伤寒之法”(《四诊法.辨舌》)。综合上述可以确信,《伤寒金镜录》是在伤寒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诊断伤寒病的舌诊专书。明确了这些问题,为客观评价此书对舌诊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贡献创造了必要条件。总体说来,《伤寒金镜录》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建立了独立的望舌诊断系统 是书的问世,标志着自《内经》以降,散在的舌象诊断内容经过积累和提炼,舌体象和舌苔象已经形成规模,正式由望诊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也从传统诊断方法中分离出来。进而成为在望诊中独占鳌头,与它诊中的脉诊平分秋色;既能独立诊断,又可与其他诊法对照互参的诊断方法体系。
2.定义了36部异常舌象 36部异常舌象包括:白苔舌、将瘟舌、中焙舌、生斑舌、红星舌、黑尖舌、里圈舌、人裂舌、虫碎舌、厥阴舌、里黑舌、死现舌、黄苔舌、黑心舌、尖白根黑舌、白苔黑点舌、灰苔黑晕舌、微黄舌、白苔边黄舌、微黄舌、黄心舌、左边白苔舌、右边白滑舌、左边白滑舌、中黄边白苔、黄苔黑点舌、根黄尖白舌、纯黄隔瓣舌、微红黑灰舌、黄色黑点舌、黄苔黑中舌、边红黑心舌、灰色头黄舌、灰黑起纹舌、根黑头黄舌、根灰头黄舌。可以看出,异常舌象繁多,大多为其前历代医学著作所未载。关键在于,每一种舌象都明确了脏腑病位,以及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属性,进而为“只以舌证,不以脉辨”(续刊伤寒金镜录原序),或结合脉诊诸法诊断创造了便利条件。
3.绘制异常舌象图谱 异常舌象图谱的绘制具有新颖性和开创性。这种图文并茂的著述方法,可以形象、逼真、生动地把各种异常舌象区别开来,便于学习、记忆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丰富了伤寒病的诊断方法 书中收载舌象36种和张仲景经方近20首,由于重复使用,这些方剂覆盖了大多数异常舌象。最初仲景建立方证相应关系,提供的舌象信息毕竟有限,《敖氏伤寒金镜录》为这些经方的适应病证补充了舌象,强化了方证相应关系,提高了诊断水平,进而丰富了这些伤寒病的诊断方法。(待续)
参考文献
[2]梁嵘,王召平.《敖氏伤寒金镜录》学术渊源探讨,中华医史杂志,32(3):148-15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