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等权威文献,以及学术界近20年发表文献中慢性咽炎辨证情况的考察分析,确认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揭示了慢性咽炎辨证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慢性咽炎;辨证规范;思路;方法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1]。本病迁延反复,现代医学药物治疗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峻,而冷冻、电凝固、激光射频消融技术等治疗手段又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且疗效不稳定易复发。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慢喉痹,中医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然而在中医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辨证标准均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对临床治疗,相关中药新药研发及经验传承带来较多困难。故分析慢性咽炎辨证构成,在明确差异及利弊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是必要的。
一、权威文献慢性咽炎辨证比较
当前对慢性咽炎进行辨证规范的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3]和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通过比较分析可了解权威文献对于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情况。
具体说来,《标准》分为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3证;《原则》设虚火上炎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证、痰瘀互阻证4证。《原则》与《标准》比较虚火上炎证与阴虚肺燥证称谓不同,本质大体相同;痰热证与痰热蕴结证基本相当;而《标准》并无痰瘀互阻证。
从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来看,所选三版教材喉痹辨证包括急、慢性咽炎在内,以下全面摘录但属于急性咽炎的外邪侵袭,肺胃热盛两证不予比较。七版教材[4]设外邪侵袭,上犯咽喉;肺胃热盛,上攻咽喉;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脾胃虚弱,咽喉失养;脾肾阳虚,咽失温煦;痰凝血瘀,结聚咽喉6证。八版教材[5]对慢性咽炎的辨证完全沿用前者。九版教材[6]所分6证与之大体相同,仅将脾胃虚弱、咽喉失养修订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在《原则》、《标准》与三部教材间比较,差异则比较突出。《原则》痰瘀互阻证得到三部教材的普遍认可,但以痰凝血瘀,结聚咽喉相称。《原则》和《标准》的其他3证与三版教材的其他5证均不相同。从脏腑辨证角度,《原则》、《标准》中仅肺脾气虚证明确了肺、脾两脏,其他诸证未能明确累及脏腑。三版教材有4证明确了累及的脏腑,具体包括肺、脾、肾和胃。剔除重复,权威文献总计推出虚火上炎证(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证(痰热蕴结证)、痰瘀互阻证(痰凝血瘀证)、外邪侵袭证、肺胃热盛证、肺肾阴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9证(见表1)。
经过比较不难看出,各权威文献有关慢性咽炎的辨证确有差异,互有参差。权威文献对慢性咽炎的辨证尚不统一,那么学术界对其辨证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二、慢性咽炎临床辨证考察分析
通过整理分析1994-2014年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报道,发现慢性咽炎的辨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参考权威文献对慢性咽炎进行辨证;二是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对慢性咽炎进行辨证。
2.1参考权威文献辨证考察分析
时氏等[7]完全按照《原则》辨为虚火上炎证、肺脾气虚证、痰热证、痰瘀互阻证。将慢性咽炎辨为阴虚证、气虚证、痰热证3证[8-9],大体遵循了《标准》的辨证标准,只是对《标准》的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和痰热蕴结证在称谓上做出适当简化。陈氏[10]大体参照第七、八版教材,在肺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郁结证基础上另增气滞血瘀证。由此可见,临床上参照权威文献辨证,在执行中大多并非原封不动,而是既有遵循,又有些许变通。
2.2灵活辨证考察分析
学术界对慢性咽炎实施辨证,多依据临床经验灵活发挥,所述之证五花八门。文氏[11]将本病辨为4证,包括肺胃积热夹瘀证、寒郁痰闭证、肝气郁结证、风湿夹瘀证。所述之证堪称自成一派,尤以肺胃积热加瘀证为奇。韩氏等[12]分为肺阴亏虚证、痰气郁结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4证。亦有辨为阴虚喉痹、阳虚喉痹、虚火喉痹和痰郁喉痹者[13-14]。岑氏[15]对慢性咽炎辨为热毒郁积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风邪侵袭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和胃阴虚证7证。所述致病因素包括了风、热、毒、痰、瘀,以及虚和郁等内伤和情志因素。其中热毒郁积证、肝气郁结证、胃阴虚等证,显然脱离了权威文献辨证范围。临床辨证着实与权威文献辨证相去甚远,故而重新建立慢性咽炎的辨证规范与标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为了全面把握学术界慢性咽炎整体辨证情况,利用CNKI、维普医药资源系统数据库,以慢性咽炎、慢喉痹为主题词,检索1994~2014年间有关慢性咽炎辨证的文献,共得244篇,按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进行筛选。纳入标准:含有慢性咽炎、喉痹中医临床辨证文献。剔除标准:综述、动物实验报道、样本量不足50例、方药治疗未明确辨证者。最终采用52篇文献。对慢性咽炎(慢喉痹)上述临床辨证归纳梳理,归类十分明确的同证异名,将阴虚火旺、阴虚肺燥、阴虚喉痹、虚火上炎、虚火喉痹归为阴虚证;将肾阳亏虚证、肾阳下虚证、虚阳上越证、阳虚喉痹、寒伏喉痹并称阳虚证;气血瘀滞归入气滞血瘀证;脾失健运证、脾气虚弱证归为脾胃虚弱证;痰凝血瘀证、血热瘀阻证、痰瘀郁结证并称痰瘀互结证;肺阴虚损证、肺热阴虚证归入肺阴亏虚证;痰郁喉痹证、痰气郁滞证、痰气交阻证统称痰气郁结证;寒郁痰闭证归入阳虚痰凝证;痰浊凝阻证、痰湿上结证归入痰湿阻滞证;脾虚肝郁证、肝脾不和证归入肝郁脾虚证;肝肾亏损证并入肝肾两虚证;痰热内蕴证、痰热蕴结归入痰热瘀结证;气血亏虚证并入气血两虚证,即可得到慢性咽炎20年来临床辨证的大致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辨证经过合并后,仍然高达32种,远远超出权威文献所辨诸证,数量之多令人瞠目。不仅如此,按照临床辨证的一般常识,一个证需要借助3、5不等的症状和舌脉象做出诊断,去除重复,32证用于中医辨证诊断的症状数量必将超过100多个。而慢性咽炎的临床诊断仅凭少数几个症状和局部异常变化即可确认,此外百余症状来自何处?已成为有待澄清的问题。
2.3慢性咽炎辨证所属症状考察分析
证是一组相互关联症状的基本属性的抽象诊断,考察慢性咽炎诸证的症状构成,有利于揭示慢性咽炎学术界辨证混乱的成因。现将学术界对慢性咽炎辨证频次最多的阴虚证所属症状予以归纳(见表3),借以分析这个问题。
由表2可以看出,慢性咽炎阴虚证共得症状34个,远远超出权威文献确定的症状范围。我们知道,针对慢性咽炎实施辨证,其症状理应包括慢性咽炎的症状和用于辨证的症状。在表2中咽干、咽部灼热感、咽痒、咽异物感、咽痛、咽喉不利和咽部梗塞等称中西医称谓不尽相同,但可确认属于慢性咽炎的症状。而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鸣、盗汗、颧红、头晕目眩、大便干、潮热、小便赤、胸闷、气短、足跟痛、乏力以及异常舌脉象等,自然都是用于判断阴虚证的症状。不过,稍加分析即可发现,众多用于辨证的症状基本上与慢性咽炎没有直接关系。由此看来,导致慢性咽炎阴虚证症状甚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辨证需要而把与疾病无关的症状大量羼入其中。进而由症状繁多导致“证”出多门,十分混乱。类似的情况还广泛见于慢性咽炎其他诸证所属症状。
尚需指出,在《标准》和《原则》中,还将咽部的体征纳入辨证标准。如《标准》将“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作为阴虚肺燥证的辨证诊断指标;将“咽部充血较轻”作为肺脾气虚证的辨证诊断指标;将“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作为痰热蕴结证的辨证诊断指标,这就涉及将咽部体征与证对应起来的客观依据问题。客观地说,迄今为止的有关研究,未能提供这方面的可靠证据。在慢性咽炎的辨证数量不确定,具体应当规范为哪几个证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增加现代医学的体征指标,不但无助于辨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反而加剧了本病辨证的混乱局面。
三、慢性咽炎辨证规范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慢性咽炎辨证出现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并不是围绕西医疾病辨证出现的个别现象。此前已经发现,依托西医疾病辨证确实存在大量虚拟证和虚拟症状[16]。鉴此,对慢性咽炎重新辨证规范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1.规范慢性咽炎辨证所属症状和体征
具体说来,首先应当明确慢性咽炎用于辨证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对于相同症状称谓不同者,应适当归类。如咽部异物感、咽喉不利、咽部梗塞等应在明辨异同后,做出必要的归并与取舍。有关咽部充血、黏膜干燥、萎缩、淋巴滤泡增生之类体征改变,在未能对其与证的关联关系做出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之前,不宜轻率纳入辨证诊断指标。对现代医学描述的慢性咽炎诊断指标,应与中医针对本病的局部辨证诊断指标对应统一起来,避免出现两层皮和彼此重叠、交叉的问题。对于慢性咽炎辨证的全身性指标,如阴虚证的症状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鸣、盗汗、颧红、头晕目眩、潮热胸闷、气短、足跟痛、乏力等应在与慢性咽炎这一疾病的关系中,以及与其他各证的比较中,最终确定下来。这是过渡到慢性咽炎辨证规范必须先期解决的根本问题。
2.对慢性咽炎所属各证的辨证规范
在完成对慢性咽炎病证所属症状去伪存真、准确归类的基础上,还应对权威文献和学术界报道的慢性咽炎所辖诸证进行规范。如阴虚火旺、阴虚肺燥、阴虚喉痹、虚火上炎、虚火喉痹之间有何异同,是否可以一并归为阴虚证?肾阳亏虚证、肾阳下虚证、虚阳上越证、阳虚喉痹、寒伏喉痹可否统称阳虚证?一方面规范统一证名,同时对诸证做出符合逻辑地取舍,实现必要的“瘦身”。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获得专家共识,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17],把诸如慢性咽炎究竟应当规范为几个证、每个证的规范名称是什么、每个证所属症状有哪些、各自对辨证诊断的贡献率有多大之类的问题揭示清楚,才有可能初步完成本病的辨证规范。
参考文献
[1]田永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308
[4]王士贞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6
[5]王士贞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八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
[6]熊大经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9
[7]时建设,高少民,吕荣华,等.利咽疏关胶囊治疗慢性咽炎400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1996,18(1):4,19-20.
[8]张卫红,张秀芝,张书民.咽炎汤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20.
[9]蔡茜虹,古学文.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90例[J]. 广东医学,2007,28(2):308-309.
[10]陈学堂.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咽炎130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33-35.
[11]文传智.辨证论治慢性咽炎10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16(4):11-12.
[12]韩奕,周乐年.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01):17-18.
[13]赵庆瑞,李明春,于现军.辨证治疗慢性咽炎60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8,3(4):8.
[14]杨梅. 辨证分型治疗喉痹98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04):19-20.
[15]岑怡.辨证论治慢性咽炎之体会[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77-78.
[16]梁茂新,范颖.论西医疾病辨证规范所属症状虚拟性及其成因[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2(3):544-547.
[17]梁茂新,王雪峰,董丹.中医辨证规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3):18-23.
曹景诚硕士生/梁茂新指导
九九中医资讯网(9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