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中医学的理性选择》(第二部分 辨证失范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依据症状体征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

通过施加中医病因风(风吹)、寒(低温冷冻)、湿(冷水浸泡)等制作证的动物造模,混淆了大自然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与临床借助四诊信息抽象出来的患者的病因证(风寒湿痹、风热证、湿热证)的关系。而用西药或切除动物组织器官的西医方法制作中医证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因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和支撑;而模型证属性判定采用的西医检测指标与中医证的对应关系并未得到确证,故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同样难以确定。由此可知,当今凡是可以采用的中西医造模方法全部用到中医证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制作上来。各自存在的问题虽不尽相同,总体说来均经不起推敲。于是,需要关注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采用的其他方法。参照临床方式对干预后实验动物反映出来的症状体征进行证属性判定,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如果不存在操作方面的技术问题,应当说这是最贴近中医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方法。很多中医证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正是依靠这种判定方法最终确定下来。那么,这种证属性判定方法是否无懈可击呢?

(一)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标准

如所周知,中医的证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症状和体征(舌象和脉象)抽象出来的。换言之,症状和体征是证赖以确立的基本要素。动物模型诊为何证,理所应当以此为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中医临床辨证的实际,体现中医特色,进而得到学术界的确认和应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辨证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无论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和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都非常重要。毫无疑问,预先建立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辨证规范和辨证标准是动物模型研制的重要前提条件。

为了解决临床病证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分别组织临床专家撰写了《原则》、《标准》、中医临床各科统编教材和各分科学会的辨证标准和病证诊断标准。然而,这些辨证标准之间,彼此矛盾,互有参差,非但未能解决辨证规范化问题,反而导致中医临床辨证的进一步混乱。在疾病所辖诸证数量、诸证名称和属性、诸证所属症状体征数量和属性、症状体征主次地位、满足辨证诊断的基本条件诸方面,均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8-14]。这些行业内比较权威的中医诊断标准本质上说来并不具备标准的规范性、合理性和严密性。借以指导临床辨证诊断和临床研究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用到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上这些问题便进一步放大。无论人们在实施中医动物造模时具体参酌其中哪一种辨证标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辨证结果不确定、不可靠的实际问题。事实说明,这些辨证标准未能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反而引发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的一系列问题。

方肇勤研究团队专注于动物模型辨证标准的建立。旨在解决小鼠四诊信息的标准采集;确定四诊信息的正常参考值;实现一些指标的转换处理;部分检测数据基数校正;按照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病邪、五脏证建立证候辨证标准等[15]。对于“热”,该标准确定“腋温偏高/高;爪/尾热”的判定指标。而中医的火和热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五气化火”、“五志化火”、“热极生风”、“热胜则肉腐”、“血热妄行”等,这些基本内容在动物体如何实现?不仅如此,《素问》病机十九条还有“诸热瞀瘛,皆属于心;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这些火热征象又当如何实现呢?可以肯定,仅凭腋、爪或尾温是不可能做出火热属性判断的。其他病因的诊断指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这个标准中竟然缺少风、暑、燥、痰和饮的辨证指标,足以说明在动物体确定风、暑、燥、痰和饮的辨证指标更为困难。在“实”和“虚”的辨证指标方面,“实”的辨证指标仅有“病邪造模、肿瘤、爪强直、爪较苍老/苍老”,而“虚”的辨证指标则有30余项。令人不解的是,诸如精神萎靡与精神亢奋、少动与好动、撕咬打斗与行动呆滞、反应迟钝与激惹状态之类彼此对应的虚实症状表现全然皆无,虚实两组症状之间没有丝毫对应关系,完全背离了中医虚实辨证的基本规则。至于动物症状的五脏定位,把“神志异常、眼裂变窄/眼眯/闭目;眼中无神、瞳孔对光反应减弱;精神萎靡、倦怠、嗜卧、朦胧欲睡” 等列为中医心病的症状,其中神志异常包括所有神志症状,与五志分属五脏明显不符;而基于“肝开窍于目”则眼部的症状当归属于肝,这里根据什么划归中医心病?诸如精神萎靡、倦怠、嗜卧、朦胧欲睡一般认为是中医脾病的症状,划归于心从何而论?把泻利和腹泻归于中医脾病,肾病不是同样可以见到吗?仅仅依据肺外合皮毛,就把“皮肤病变”(涉及所有的皮肤病)定位于肺,显然与中医理论和临床相悖。另外,许多症状体征重复出现在不同属性判定中,例如“实”有肿瘤,“毒”有“癌肿”,“病因病邪”中则有“接种肿瘤”,中医脾病则有“腹部肿块”;浮肿列属“湿”和“脾”,却与脾、肾无涉;扎堆、蜷缩同时见于“寒”和“虚”;精神萎靡、倦怠、嗜卧、朦胧欲睡、反应迟钝等共见于“虚”和中医心病。凡此种种,这个小鼠常见证候辨证标准除了应用中医病因、病位基本术语外,不少指标如爪苍老、去瘤体重减轻、扎堆、拱背、毛竖立、垂尾、爪舒展差、肌力减弱、伸展无力、瞳孔对光反应减弱、爪污物附着、眼裂变窄、眼眯、闭目、血管结扎等,无法与中医症状恰当对换,没有确切的中医病因、病性属性,也全部纳入其中。这个标准矛盾疑问比比皆是,处处捉襟见肘。借以判断动物模型证的属性,远离中医理论和临床,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

(二)干预后动物模型症状体征的辨识

以上是从辨证标准方面而言的。退一步讲,倘若这些辨证标准没有问题,在造模动物证属性判定方面执行起来是否就没有任何障碍呢?由于中西医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与否的评价方法不同,现代医学的动物模型注重理化检测指标的改变,借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中医制作的是与证相关的动物模型,在强调与临床辨证相照应的背景下,在证与客观指标之间关系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干预后借助动物模型的症状体征辨识证的属性,自然成为主要且最有说服力的判定方法。

比较实际的困难是,动物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症状体征的差异性,以及确认这些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而为中医辨识模型动物证的属性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所周知,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而实现的。中医临床辨证诊断中问诊占较大比重,动物不可能主诉症状和不适,而患者主诉的症状与不适尚未与动物建立准确对应的表现形式和诊断方式,因而必然丢失许多参与诊断的问诊信息,增加了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的难度。一些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勉强建立了人与动物症状体征间的关系,因缺乏客观依据而不足取。同样困难的是,作为证的诊断非常重要的体征——舌象、脉象,是中医望诊和切诊的主要内容,在动物身上很难客观、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在人的舌象和脉象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背景下,动物的舌和脉较人缩小了数十倍(特别是小动物),且解剖部位、结构形态明显不同,仅靠研制者的感官企图准确、定量获取动物的舌象和脉象指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假使制造出来所谓舌象仪和脉象仪,用仪器描记的不同舌象和脉象的属性判定,这些舌象和脉象与临床辨证的对应关系,都是无法破解的难题。而由人体获取此类信息研制的舌象仪和脉象仪,又会因人与动物的明显差异而难以推广应用。因而,现阶段动物模型证属性判定只好放弃舌象和脉象信息。可是,临床上的血瘀证通常是借助舌有瘀点、瘀斑或紫黯的舌象变化而确定的,既然在动物无法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动物血瘀证的判定便丧失了最有论证强度的指标。

另外,人的情感非常丰富,在疾病状态下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改变,又是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些情志方面的正常和异常变化在动物身上难以全面表达出来。即便动物有情志表达,其表达方式所代表的真情实感尚未被我们全面认识,故而情志为患的疾病辨证和各证中涉及的情志方面的症状,均不易在动物体上模拟复制出来。用捆绑、束缚、夹尾等激怒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仅仅根据活动增加、兴奋撕打、抓咬笼具、暴跳等兴奋性增高,便判定为肝郁模型,依据并不充分。临床上做出肝气郁结的诊断,主要依据胁肋胀痛、情志不舒、善太息、嗳气等症状表现,这些表现总体说来不是亢奋的,如果持续出现上述兴奋状态,动物模型证的属性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判定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呢?!总之,动物缺乏丰富且可度量的情感表达,致使动物模型表现出来的可供利用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大幅度减少了,诸如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郁脾虚、肝阳上亢等一大批与情志异常有关的证便无法由实验动物制造出来。说到这里,造模动物显现出来的可供利用的辨证信息几乎所剩无几。

(三)各种方法干预后造模动物的症状体征

尚需指出,在中医临床四诊获取的若干信息中,能够借以判断证的阴阳、寒热、虚实性质的症状可以视为携带证的属性信息的症状。当患者出现五心烦热、颧红之类的症状时,便可认定携带了阴虚证的信息;若出现抑郁、善太息、胁肋胀痛之类的症状时,即可确认携带了肝气郁结证的信息;腰膝酸软则携带了肾虚证的信息。显而易见,这些携带证的属性信息的症状在动物身上通常见不到。中医临床一般不会对呕吐、泄泻、咳嗽、水肿等直接做出辨证诊断,道理很简单,这些中医疾病不携带阴阳、寒热、虚实等证的属性,即便据以确定中医的病位,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不可能按照病位遣药组方。若动物出现了类似的异常变化,也不可能由此判定证的属性。

除上述情况外,动物经干预因素折腾和消耗后,肉眼可见的症状体征远比临床上少得多。人们经常用来辨证的症状体征包括:动物模型毛发无光泽、竖毛、蜷卧拱背、消瘦、食量减少、反应迟钝、躁动易惊、活动减少、肛门不洁等。显而易见,这些行为表现基本上不携带证的信息,也难以转化为可供辨证的症状体征。有学者根据动物出现的消耗症状确定这一状态为脾虚或脾气虚,但又凭什么排除这一状态不是肾虚和阴虚等证呢?!对采用不同干预手段造模后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大多数动物的表现大同小异,无论旨在制造的实证还是虚证模型几乎都是如此。于是,无论将这一状态判定为虚证还是实证,具体是脾虚、肾虚、痰浊还是血瘀证等,均没有绝对排他的可靠证据。即便动物出现稀便之类的症状,也不宜简单判定为脾气虚或脾阳虚,因为肾阳虚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制作血脂异常血瘀证动物模型时,多半喂饲高胆固醇和脂类饲料(如猪油),动物也常见稀便,但对造模动物却不作脾虚之类的诊断,竟然莫名其妙地认定为血瘀证或痰浊证[16]。这不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吗?!

陈氏等[17]对多种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症状体征做回顾性分析也发现了类似问题。即虚证的症状表现都极为相似,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几种证候模型诊断标准重叠现象十分普遍。肾阳虚与脾阳虚模型的症状表现基本是一样的,都有精神萎靡、倦怠少动、反应迟钝、毛枯不荣、蜷缩弓背、体重下降、体温降低等表现,仅从外观是无法分辨两种动物模型的。

通过上述考察分析不难看出,现行的临床辨证标准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各标准互有异同,借以判断动物模型证的属性充斥不确定性;由造模动物收集到的症状体征,难以与人的症状体征准确对应;而这些症状体征基本不携带证的属性信息,亦即这些症状体征对证的属性没有特异性诊断意义;而各种造模方法干预后导致的模型动物的外在异常变化,没有明显区别,借以将各证清晰地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令人吃惊的是,学术界就是在如此困难、如此苛刻、如此无助的条件下,对众多造模动物做出了属性各异的证的诊断。

九九中医资讯网(99中医)

没有评论

用户评论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